社区中心
Advertisement

康乃狄克州發生槍擊案時,有的人打開廣播、有的人立刻鎖定新聞頻道,有的人則是立刻前往維基百科(Wikipedia)編輯詞條!

維基百科的新頁面建立得又快且又詳細,而那些頁面大多由看不見,且不具名的編輯者所建立、更新與編輯。

有些文章可以在 1 小時內,被編輯過上百次 一位專門研究社會科學與維基百科等社群媒體的研究者 Brian Keegan,在他最近一篇部落格文章中,描述他在觀察維基百科中 7 個槍擊事件的頁面後,發現這些頁面在事發的 1 到 2 個小時內就被建立,且在頭 2 天內會有高達上千筆的更新。

頁面編輯人員的變化,也十分有趣 根據 Keegan 的觀察指出,在各槍擊事件發生後的數小時內,首先會有數十至上百位使用者提供資訊或是編輯校正,而這些人大都不曾寫過槍擊事件的相關文章。

而在大約 4 小時後,編輯人數就會開始漸漸減少,接着則會出現一小群的核心編輯來接手,他們都是編輯過其他槍擊事件頁面的人。就像真正編輯或校稿人員一樣,他們將編輯那些報導與頁面視為己任。當然,他們都沒有支薪,且大都匿名。

以2007 年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(Virginia Tech)槍擊事件為例,Keegan 如此描述:

「就連在事發 36 小時後,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槍擊事件的頁面,每分鐘都還不斷有內容被更新,而其他頁面在事發一天後每隔 5 分鐘,也都不斷有更新。

這表示,就算是凌晨 3 點,這些頁面依舊每隔幾分鐘,就會被某個地方的某個人更新一次。」

維基百科的頁面就某方面來說,產生方式既即時,其正確性又經過許多人確認。這是否是解決大型事件發生後,社群媒體上的恐慌與亂象的方式?或者,是否可以運用維基百科這樣的運作模式,來建立即時新聞的網站?

中文維基百科甚至成立了新聞動態,用來為最近發生的新聞事件提供背景資料的一個列表。他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從這裏可以引出許多還沒有編寫的文章。

但是維基百科上的新聞條目並非新聞報導,而是將新聞事件以百科方式歸納整理成條目,隨着時間推進而成為歷史事件,若要撰寫更詳細的新聞報導可至維基新聞

Advertisement